第25章 关东出马仙

灰三奶奶带着哭花了脸的朵儿走了,留下我和白霁子两个在地洞里闷闷的谁也不出声。

我蹲在地上,借着火折子的微光打量自己身处的这个地洞。

半晌,我终于有些憋不住好奇地问白霁子这地洞是不是他和灰三奶奶挖出来的。

正在闭目打坐的白霁子听了我的话,睁开眼睛,冲我摇摇头,一本正经道:“其实,这关东大地最早以前被称为大荒,那时在这里居住的民族叫肃慎,也就是女真人的祖先。肃慎人在地下挖了很多不为外人所知的地洞去联通他们在地下修建的地宫,这是因为肃慎人一直相信一个传说。

“相传曾有天神传给肃慎人一道神谕,如果能在地下挖掘建立四十九个地宫,以特定的规律排列并使其彼此相连,那么就可以汇聚天地命数气运,当经历千百年岁月后,这些气运终有一日会腾空升天化为气运大龙,福泽肃慎人的子孙后代。”

“有这么神?”我听得目瞪口呆。

白霁子一脸敬畏,点点头道:“我刚刚有说过吧,女真人便是肃慎人的后代,如果不是当年地宫中的千载气运化龙降世,在此地伏为满清龙脉,满人怎么可能那般顺利地越过山海关,不仅击溃了明军,还统治整个中华几百年之久?”

我被白霁子的一番话震惊的哑口无言,半晌才吐出一句:“这肃慎人的地宫这般神奇,那——就没人找过些地宫吗?”

白霁子冷笑一声:“没人找?我跟你说,这几千年来,诡道中人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寻找这些地宫,一次一次的寻找,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据说一直都有神秘的萨满教中人在暗中守护地宫,而且通过不断的推演,那些诡道中人发现,这地宫并不像传说那般只有四十九个,而是五十个。大衍之数五十,四十九为虚,一为实,那唯一的一,在四十九的掩饰下遁入真虚,如果没有强大的术数推演法门,是根本无法找到它的。

“相传,唯一真宫中藏着无上密藏,甚至藏着可以使人长身不死,死而复生的秘密。但是这么多年,没有一个人能找到那唯一的真宫。东北地界这么多出马仙,数以千计的出马弟子都在寻找,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一个人能推演或是发现唯一真宫的所在!对了,出马仙你知道是啥吧?”

白霁子跟我所说的出马仙,我以前就曾听冯瞎子说起过。

在这诡道方术的门派中,如果要提到捉鬼驱邪,所有人第一个想起的一定会是“南茅北马”。

这世间诡道千百种,若单论捉鬼斩妖,无人能出其右。

“南茅北马”说的是两大门儿,其中所谓的“南茅”指的便是茅山道士一派。茅山道士来源于道教的“茅山宗”,是以道教第一福地茅山作为祖庭创建的门派。

要说这“茅山宗”的弟子,多擅长符、咒、灵图、降妖、摄魂等道术,以降妖捉鬼见长,又常于山外行走,所以茅山道士的名声和故事在民间一直都流传甚广。

而“北马”说的则是东北的出马仙。说起这出马仙,大多都是些在荒山野岭间自己修出道行的野仙儿,一般最为常见的有“狐黄白柳灰”五大家,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蟒蛇)和灰仙(老鼠)。它们食山间草木之精,集天地日月之灵,在经历无数的岁月后,渐渐修出灵智,从而成为守护一方的妖仙,受人供奉,帮人保家免灾。

在早些年间的东北农村,几乎家家都会供奉这五大仙中的某一个,将其当作保家仙,日日烧香,逢年过节还会上供,愿求全家平安的同时,也希望大仙会保佑一家人,能够得到福、禄、寿、喜四运加持,进而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出马仙很少出关东地界,因为关东这片土地富有灵气,更利于它们修行。

除此之外,出马仙的出现,其实也与东北这片神奇的土地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东北这片地区,曾经是满清的龙脉所在。

相传,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在位之际,某一日,钦天监在夜观天象时,忽然发现辽东方向的天空中,有望不断的紫气如波涛般翻滚而来,就如同有百条紫色巨龙在苍穹中腾云驾雾。

钦天监见此情景顿时大惊,他深知,紫气象征皇家的气运,而此时,于异地有如此浓重的紫气澎湃冲天,说明那一方土地上将来可能会有秉承天运的人降生,这人如果顺利长大成人,便为当世混龙,必然会威胁到真龙天子,甚至会取而代之,谋取大明的江山。

此事事关江山社稷,因此,钦天监不敢怠慢,当夜便将此事告知了崇祯皇帝,崇祯听后也大为吃惊,他担心混龙出世,将会窥视自己的皇位,于是慌忙下旨,紧急从江南找来了一个著名的风水先生,并命这个风水先生带人日夜兼程,速速到关外去斩杀那百条紫气神龙。

风水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深知此事关乎大明江山的安危,所以丝毫不敢怠慢,日夜兼程赶往京城,进京领旨后也没有停歇,立即带着一队人马,快马加鞭赶去了东北。出关后,一路沿东北方向,上山下河,串岭探岗,终于发现百条紫气神龙均已离空入土,化为了一百条龙脉。

风水先生见此情景,忙叫人八百里加急,传信给崇祯皇帝,希望他能多派来一些人手过来,帮助建庙镇压龙气。崇祯见了风水先生的手信,哪里有拒绝的道理,立刻就又征调了大批农夫赶往关东。

等到二次征调的人手到齐之后,风水先生就开始依次斩龙。所谓的斩龙,就是要找到龙脉的龙首,然后在龙首下方,也就是龙脖子的位置,要挖一道深九丈宽九尺的长沟,这便是割断了龙首。

然而仅仅割下龙首还不够,仍要在龙首的位置上压个小庙,日日供奉皇室的仙家,用皇室气运镇压龙气。就这样,在风水先生的带领之下,大明朝的人一连破了九十九道龙脉。

最后,只剩下一条离地三尺的“悬龙”。

所谓“悬龙”,即不着于地,不近于天,半悬于空中,虽有龙气,却漂浮无根,故不成龙脉。

那风水先生看看了眼前的“悬龙”,心中暗道,既然是离地三尺的悬龙,也就形不成龙脉,不成龙脉,也就生不得混龙,如此一来,不破也罢。于是,他便很随意地取了一柄剑,插在“悬龙”的下颚处,扼住了“悬龙”中的龙气,随后就回京复命去了。

过了几年,努尔哈赤祖父所在的部族在长白山附近打了败仗,被另一个部族驱逐出了长白山地区。无奈之下,努尔哈赤的祖父只能背着父亲的尸骨,沿着长白山向西走,准备给自己的部落找一个合适的落脚地。

这天,他来到距离苏子河畔不远的地方,见天色已晚,就准备住进附近一个小店。可是,店主人见他身背骨灰匣犯了忌讳,说什么也不让他进店。

无奈,他只好背着父亲的骨灰匣走出店门,站在路边举目北望,发现在乔山龙岗脚下,长有一棵粗大榆树,树干离地三尺处有一个分叉,于是便把骨灰匣放在树叉上面,准备次日来取,然后回客店住下。

怎知夜间天气骤然变化,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到了第二天雨过天晴,早上准备赶路的时候,努尔哈赤的祖父来到树前,,却发现骨灰匣竟然长在树上取不下来了,他非常着急就用手使劲的掰,结果顺着树叉竟然流出了殷红的鲜血。

见到眼前这一幕,努尔哈赤的祖父很是惊慌,就在他很害怕之际,一个萨满打扮的神秘人突然闪身来到树前,仔细地观察了一番,然后向着树枝的缝隙间一伸手,竟然从树杈中间猛地拽出一把剑来,他把那剑拿在手中细细端详了一会儿,随后又望了望努尔哈赤的祖父和那树上的骨灰匣子,郑重道:“真龙不死,我族大兴,天命如此,人力不可违!”

说完这句话,他又告诉努尔哈赤的祖父:“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后面的山是一条龙脉,此龙是西东走向,龙头在西,龙尾在东,龙身蜿蜒起伏,有大小不等的龙脊共十二个,对面一座照山叫烟囱山,还有一条苏子河环绕,加上龙岗山的十二峰,预示着你家后世将有十二代皇帝坐天下,此乃先祖恩泽,也是天意,你就把你父亲的尸骨葬在这里吧。”

努尔哈赤的祖父听了大喜,赶紧给那神秘人鞠躬行礼,可当他再抬头看时,那人却已经凭空消失不见了。努尔哈赤的祖父把他父亲的骨灰匣子就留在了树上,随后又将族人们迁来了这里。

后来,果真如那神秘人所说的那般,努尔哈赤所在的部族日益壮大,几十年后,满人入关,取代汉人做了皇帝。

夺取了江山后,历代的清朝皇帝都格外重视这条龙脉,于是下令封锁关东,派重兵把守,并暗中安排了一批萨满教徒行走在关东地区,意在寻找修复那另外四十九条被破坏的龙脉。所以,关东地区这几百年来一直被清政府封锁,除了一些专职看守龙脉的人,其余的人一律不许随意踏入,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东北的常年荒芜与人烟稀少。而这恰恰使得一些山野精怪得以更好的生存了下来。

没有来自人类的威胁,一些狐狸、黄皮子甚至是老鼠,在浓浓的萨满教教义熏陶下,渐渐于山岭沟壑间修成了野仙儿。这些野仙儿各具神通,有的擅长阴阳卜卦,有的擅长问诊开药,有的擅长风水定宅。

但是呢,它们毕竟不是人类,不便于常在人群中行走,所以就会选择一个出马弟子,每当有人有事求仙,就会来找出马弟子,出马弟子家中会设有仙堂,需要请仙时,只要烧香磕头,把所求之事一说,出马仙就会附身在出马弟子身上,进行卜卦看病等一些活动了!

这便是出马仙及出马弟子的由来。

所以,如灰三这样野仙儿和白霁子这样的真仙儿,其实都是可以收出马弟子的。